如果在異國,一個旅人

【 作者: soul1021 】

多年前開始獨自旅行後,逐漸著迷於一個人探索未知的狀態,
不僅探索陌生的國度,也摸索複雜、具有多重面向的自我。





最近看的幾本無論是性別研究、心理分析的著作,都恰巧直指生命的核心概念:人的生命本質上是孤獨的,從出生至死亡,都是單獨的個體,生不帶來、死不帶去。

其中,法國學者喬治·巴代伊 (Georges Bataille)寫的情色論(L’Erotisme)更將這想法透徹地表述,「每個生命均與眾不同。他人也許會對某人的出生、死亡與一生事蹟感到興趣,但只有他本人才有切身的利害關係。他單獨來到人世,他孤獨地死去。一個生命與另一個生命之間存在著一道深淵,彼此不連貫」。

正因為這樣不連貫的本質,使人們都渴盼與他人溝通、融合。

無論是戀愛、性愛、人際相處,直至現今的社群媒體,都體現了這想法。
因為這孤獨的本質,人們渴望獲得他人關注,尋求與他人相連。

雖然人天生有這樣的渴盼,但如巴代伊所言,每個人之間有道鴻溝深淵,「雖然我們努力溝通,但再怎麼溝通都無法消弭我們之間最初的差異」。

因此,人最終,還是得回歸到自己。
因為體會了這樣的生命本質,對我而言,人生就像一場旅程,相遇的人事物,都是過客,
所以我們只能珍惜相遇的時刻,不必強求每個緣分都能永存,也因爲這樣的認知,更能尊重每個人彼此的差異與各自的偏好選擇。

身邊的人事物來來去去,自己,是這一生永遠與你相依的人,更應該好好認識、對待。

旅行對我來說,就是段能好好認識自己的時光。
一個人時,便是能和最真實的自己相處的時刻,也是探索自我的時刻。

旅行(travel) 最初與法文的辛勤工作(travail)同義,
而travail的字源則是拉丁文的”tripalium”,是一種由三根柱子構成的拷問刑具,
因此在古代,旅行被視為艱苦的勞動,意象近似所謂的苦旅、壯遊。

雖然現今的旅行,已不必像古代一樣,舟車勞頓,路程備受艱辛、磨難,
但旅程也可以宛如修行一般,使旅人從旅程中鍛鍊身心,
用「身體的感官」去感受旅行過程,用「心」去體會旅程中各種狀態。 ... 【繼續閱讀】

soul1021 在背包客棧的其他好文
喧囂又沉靜的城市:瓦拉納西
南法,香水古城Grasse
阿姆斯特丹: 紅燈區走跳



soul1021 的主頁
背包客棧授權轉載於 PCho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