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南方20日旅程·人的互動(一)

【 作者: 旅人管管 】

記得四年前我在歐洲晃蕩了21天。途中遇上了各式各樣有趣的人,為我的旅途更添色彩。這次來中國旅行,對於人的互動儼然已駕輕就熟,佔了旅程體驗的一大部分。

從80年代開始就陸續從管道獲取中國變遷。像是一本叫做兄弟的書,美國PBS對於崛起中的中國水污染的探討,一個講述在2000年左右的上海女性之於外國男性的紀錄片,父親在80年代的探親互動,以及本人在20年中親訪大陸各個城市的改變。

這些種種過去的體驗大體形成了我對於中國的認知。這樣的認知的好處是面對這樣一個強大的國家心裡能有個底。但要小心的是忽略了他崛起的速度而一昧用舊的認知來衡量這個國家和人,會被落伍的認知囚困於偏見當中。

所以我在此想要寫寫旅途中看到的人,大多有互動,少數只是純觀察而已。希望能更新大家對於中國的想法。或許這樣的作為有些自不量力,但它絕對是我本身第一手的觀察。

~"在重慶長江索道的另一頭有個等待拆除的老巷。這樣的地方就像老一輩一樣慢慢地在時間的洪流中逝去。"~

好了,首先我們先談談一些眾所皆知的中國「民情」。一般台灣人對於大陸人的印象不外乎,嗓門大和爭先恐後兩項。沒錯,不能否認的是這些確實一直出現在我的整個旅途中。但是,你仔細想想在你生活中出現的那些大陸觀光客,是不是可以歸納出一些年紀上的共同點?那就是他們多半超過三十好幾到五、六十歲的人。我們沒看到的是三十歲以下的年輕人。

~"中國新一代的孩子們大多會說幾句英文,見到西方人特別感興趣,不時回頭打個招呼。"~

因此,我想談談我看見的30歲以下的年輕人。他們比我想像中的更像我們的年輕世代。重慶的青旅我遇到了一群19-26歲的年輕人。當他們在聊父母的年紀時,我有種痛不欲生的感覺。是的,我的年紀大到足以做他們爸爸的地步。他們給我的感覺是禮貌、客氣也很願意與人互動。他們對於台灣了解頗多,其中一位甚至可以模仿台灣口音(不是台式口音)的連音。比如,就醬和剛尢(剛剛)。我們一起看了修復版的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以及幾部動漫。當中一位提及了最近新上映的習大大電影。他用嘲弄的口吻念出了電影的簡介時,我的眼睛睜得老大的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翻牆是年輕人常做的事情。他們知道這世上有著另一個平行的世界。所以請勿用無知或是被洗腦來稱呼新一代的年輕人。...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