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體貼,卻療心!比起七月夏天,更適合人生冬天的蘭嶼

【 作者: jedlin0820 】



蘭嶼,是我在台灣的旅行中,看過最自然純淨的世界。

趁著轉職前的空窗期,我特地前往這個台灣境內相對遺世獨立的的小島,希望放下前份工作留在心裡的負能量,給新的開始一個單純的起點。



去程選擇搭船。在我的離島旅行經驗中,綠島的船雖然顛簸,不過耗時短不折騰人;馬祖或澎湖的航程雖久,卻大而穩當。而蘭嶼的船兼具了顛簸與船程久的特點,可說是不起眼的魔王,近4個小時在從頭跳躍到尾的海上疾走,讓人得以細細品嘗破浪前進的搖滾感,如果如我這般走運遇上天氣不給臉,就算平衡感再好腹再空,暈船抓兔子是常見儀式。

但踏上蘭嶼後,一切的不適感,便迅速卻和緩地被這個島散發出的氛圍撫平。

那是一股讓人完全忘卻一切,無所羈絆的「空寂」感。



在蘭嶼,無論是機場或港口,都沒有都會中常見的旅館或購物區,充其量只有為了補給物資方便的農會超市。蘭嶼的機場常見山羊群在跑道上逛大街。我當時曾為這樣過份融洽的畫面,詢問擔任機場人員的客棧主人,他的笑答十分爽朗:「牠們都這樣啊!等飛機要來的時候再趕走就好。」我汗顏自己的少見多怪,忘記自然與生活本不分割。



旅程從一下船就開始,或是沒有開始。島上沒有知名地標,馬路也只有兩條,一條橫貫,一條沿岸。唯一的路線就是環島、環島、再環島。路面只用水泥酌加鋪平,隨興依著地形起伏,沒有任何再加工。我從客棧牽著機車準備出發前,主人特別提醒:

「車別騎太快欸,蘭嶼的馬路會跳舞。」

沒有紅綠燈,只有山羊與野豬會在過馬路時,用身軀直接擋在你眼前,表達「此路暫時不通」,而採集、畜牧、漁獵,至今都還是島上日常。



第一天環島途中,我曾停在東清部落的一間小餐館用餐,跟老闆娘閒聊到島上的生活時,她提到她老公:「常常都是早上去打獵,下午大概就是去海邊捕魚!」或許就因為仍循看天吃飯的步調,島上現在依然只有聚落,沒有鬧區,長者仍習慣住在傳統地下屋,一整天見到的人可能兩隻手就數得完,晚上想買個鹽酥雞還得跋涉半個島。

飛魚即將到來的五月,岸邊的拼板舟排好排滿,甚至走運遇到居民正慎重地造舟,準備依循傳統的儀式與物件,表達對大自然的尊重。當你沿著島嶼繞圈,不時看到搭建在路邊、背山面海的小涼亭,那是當地人平時拿來小憩、外地人俗稱的「發呆亭」。 ... 【繼續閱讀】

背包客棧授權轉載於 PCho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