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漁光島藝術節 24日將開幕

【旅遊經 編輯部報導】

兩年一次、人氣不斷飆升的「漁光島藝術節」,今(2023)年邁入第四屆,即將在3月24日(六)繽紛開幕,活動至4/16止,活動期間每日10:00~18:00封島,禁止汽機車進入,可搭乘免費接駁專車或步行方式進入!今年首度以「雙策展」模式進行,規劃「藝術在一座小島」及「重繪地海之島」雙主題,以雙重面向,以14件藝術作品來呈現,並結合音樂、舞蹈、電影、市集等各種藝術形式與跨域活動,探索屬於漁光島的藝術與生活。



「漁光島藝術節」於2017年開辦,臺南市政府與策展團隊藉由歷屆主題,有節奏地引領民眾重新踏上這座緊鄰市區卻久無人煙的小島,尋找每個人的小島記憶與連結、將心安棲於此,進而看見「藝術在一座小島」,更發現「漁光島」本身就是藝術!

今年漁光島藝術節有別以往,分別規劃「藝術在一座小島」及「重繪地海之島」雙主題,其中,「藝術在一座小島」主題中,以藝術家創作的藝術品,引領人們看見由大自然創作的「藝術」與整座島嶼及其生態。

※.作品介紹──

◎.《每個人的漁光島》:從市區走入漁光島,漁光大橋上30面旗幟組成的作品,可說是「漁光島藝術節」創造的新傳統,由億載國小漁光分校、瑞復益智中心與都市藝術工作室共同創作,每一面都畫出孩子心目中屬於自己的漁光島。

◎.《覓境》──下橋轉進木麻黃樹林,由國家文藝獎獲獎藝術家吳瑪悧偕同景觀建築師吳宗憲,以可形成永續生態系統的濱海花卉植栽在樹林與海洋之間構築一條綠色隧道般,向光而行,步履踏過島嶼的演變,迎接浪濤與蒼穹,感受人與自然的連結,也傳達每個人都能在漁光島上找到自己的秘密花園的意念。

◎. 《Aru第一次來漁光島》:走出《覓境》的出口,轉頭便可望見兼具藝人與藝術家雙重身份的孟耿如所創作的作品,以立體的平面造型,呈現出孟耿如初次踏上漁光島,感受到的那個既繽紛又奇異、帶著迷幻詭譎魔力色彩的夢幻島。

◎.《藝術在一座小島》:防風林、沙灘、綿密浪花、六十分鐘有六十種變化的晚霞......都是藝術。臺南藝術大學建築藝術研究所「場域•結構•行動」組_B群 Group,在貨櫃結構上開了窗把海與光都收納進來,是結合島嶼色彩、暖陽、波光與風速的藝術裝置,也是展演活動的主舞台。

◎.《挪用記憶的永恆》:裝置藝術家陳浚豪以3D立體方式將達利的軟時鐘「挪」到漁光島海灘上。

◎.《透明夢》:由定居東海岸的藝術家葉海地在沙灘與海潮邊界打造出,夢中以木麻黃與浪花呼應堆疊出屬於漁光島的時間觀。

◎. 《一刻》:由台南新藝獎得主謝佑承的嘗試作品,在無形的晝夜中丈量時間的概念。

◎.《漁光賦格》:則是音樂展演形式的藝術作品,長於社會學與文化史研究的藝術家陳泓易與創作演出團隊,收入數百年來漁光島所聆聽的聲音,串接起荷蘭人、西班牙人聽過的十七世紀歐洲音樂,明朝人聽的南管散曲,澄澈穿透時空的臺灣原住民古調,以琴音吟唱島嶼之史,島嶼之序。



照片引用2021年《安棲之嶼》官網作品圖

「重繪地海之島」主題,則以當代地景與裝置藝術召喚想像,用巨觀的地理繞行和微觀的元素詩學來探看這座島嶼,為地、水、火、風等元素賦與形式與物質,把曾經與現有的地海之名雜揉在一起,找出人造與自然之間、人文與科學之間的萬物平衡。藝術家分別給出有距離感的眼光,用不同的空間與時間尺度去觀照,並以科學測量方式,於地理環境中搜集資訊,進而將資訊生成裝置的感知。

景觀建築師吳書原的《島之夢》,用台灣濱海原生植物重新打造地海荒野;裝置藝術家林介文《織一片浪》以立體織布藝術模塑潮浪動態;空間設計師吳透的作品《縫縫》以木、石結構勾勒出大航海時代以來的島嶼動盪;劇場服裝設計師李育昇的《鯤島神舟》重現神從海上來的鯤島歷史:旅德當代藝術家吳權倫的《The Test(考驗)》以灘岸上的頹圮之屋訴說機會與命運的考驗;科技藝術家張永達《未來比例尺-2100》則用時間尺度觀測海洋的潮汐變位。

配合李育昇的《鯤島神舟》作品邀請當代藝術神將在4/1日辦理島上遶境活動,屢獲金曲獎的人氣創作歌手阿爆(阿仍仍)將與入圍金曲獎最佳原住民專輯獎《N1》那屋瓦一號作品之歌手(Kivi/曾妮/真愛)及阿根廷爵士金音獎音樂人Musa明馬丁合力共演,為台南的朋友在月牙灣帶來一場跨越族群語言的特別演唱。還有曾獲得國家文藝獎、風格融合電子與東方傳統元素的DJ林強帶來的音樂演出、《我心我行》露天電影放映、以台灣土地為創作主題的獨立樂團Cicada、鼓聲震撼人心的「高雄鼓道場」、總是在人群中跳舞的「小事製作」......等十餘場表演。

相關訊息,可至活動官網(https://www.yuguangartfestival.com/)查詢!

圖片:台南市政府文化局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