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南建城明(2024)年400年 到鹿耳門感受台灣歷史重要的轉淚點!



鹿耳門府城天險(攝影:洪書瑱)

【旅遊經 洪書瑱報導】

台南明(2024)年即是建城400年,時間追溯至1624年,荷蘭人落腳台南,在台江內海設立了台灣第一個城鎮,台灣的歷史也從此打開了新頁,成為台灣開發的起點。直至1661年鄭成功率領四百艘船隻及二萬五千人,經由臺灣的台江內海北口的鹿耳門港,在清晨趁著漲潮,大軍迅速駛入臺江攻打荷蘭人,故鹿耳門對於台灣歷史來說,無疑是一個另一個轉捩點!而在鹿耳門鄰近府城天險就有一座鎮門宮,祭拜主神就是鄭成功,而這一座廟寺,有其特別之處,時直今日,依悉能感受這歷史的些許片刻!

鹿耳門因沙洲地形似鹿的耳朵而得名,地理形勢險要,自古即是臺灣門戶,故又稱鹿耳天險,鄭成功開臺後更以鹿耳門取代大港,可見當時戰略位置的重要性,直至道光3年(1823年)的一場大風雨使曾文溪暴漲帶來泥沙淤積,環海海洲與臺江海岸連接化為陸地,逐年淤塞,道光20年(1840年)廢港,並失去港口及海防功能,但不違言,鹿耳門對於台南而言,在400年之際,不失為受注目的重點,因此,昨(24)日,安南區鹿耳社區舉辦模擬鄭荷海戰活動,重現362年前的歷史場景,而錯過這場重臨歷史場景,民眾還可計劃至鎮門宮感受這場戰役些許感受!



鎮門宮外觀



鎮門宮(攝影:洪書瑱)



門口的石獅也與眾不同(攝影:洪書瑱)



主祀即為鄭成功(圖:Stephen Chen夫子提供)



鄭成功畫像(圖:Stephen Chen夫子提供)



赤腳門神(攝影:洪書瑱)



赤腳門神(攝影:洪書瑱)

鹿耳門鎮門宮面對著鹿耳門溪,是一座位在海濱的寺廟。有別於一般常見的道教廟宇,鎮門宮以白與紅為主色,有著中日混搭的建築風格,其主祀即為國姓爺鄭成功延平郡王,鎮門宮的裝飾藝術皆以鄭成功的生平為題材,入口處站的門神,罕見的採用是西洋油畫筆法,其中兩位門神,只要仔細一瞧,竟有著洋人面孔,他們還是全台唯一的赤腳門神。有別傳統廟宇的門神,是常見的秦叔寶尉遲恭,對於美術系科班出身的繪師林中信來說,即是主神為鄭成功,荷蘭人既被鄭成功打敗,就把他們收來做副將,秉持著這樣的想法,林中信為鎮門宮所創作的門神,繪畫成濃眉大眼捲曲金髮以及鼻樑堅挺的西洋面孔,以油畫筆法繪製,手持著一般門神所用的兵器,放眼全台,這形象的門神,僅鎮門宮才有。

西洋門神還有一個小細節,就在廟宇左側的虎門門神,不僅頭上戴的頭盔是螃蟹和龍蝦,甚至赤著腳站在水中。廟方的解釋是荷蘭人打了敗仗,棄械丟甲,連鞋子都丟了就跑,因此門神才會赤腳。不管起因用義為何確實造就了鎮門宮獨一無二的特殊氛圍!正殿內兩側,同樣有著油畫技法所繪的鄭成功壁畫。二樓祭拜的則是鄭成功母親田川氏,並擺設有自日本九州迎回的鄭成功兒誕石。



鄭成功雕像(攝影:洪書瑱)



遊客中心(攝影:洪書瑱)



香爐旁有多對獬豸(攝影:洪書瑱)



美麗的夕照(攝影:洪書瑱)



美麗的夕照(攝影:洪書瑱)



美麗的夕照(攝影:洪書瑱)

另外,鎮門宮旁有鄭成功雕像外,香爐也有其特別之處,左右兩邊放了多對,外觀似羊,卻有一隻獨角,能識忠奸的獬豸(音為 )。另外,一路之隔即立有府城天險石碑,在黃昏之際,這一片內海不失為看夕照最美的地方,另外,鄰近還有一幢白色建築物,原來是海巡哨所,撤離後現由台江國家公園管理處接受後建造為遊客中心。



美麗的蛻變(攝影:洪書瑱)



美麗的蛻變中的竹編巢居(攝影:洪書瑱)

另外,約再走二三分鐘路程,有一座藝術裝置,這是其中一座為慶祝台江建庄200年,邀請12位國內外藝術家在地創作的開江紀藝術裝置展中,6座中其中一座。位於鹿耳門溪口府城天險的作品為美麗的蛻變,由藝術家游文富所創作,以彩色竹籤創造鹽分地帶長出多彩菅芒的美麗意象,菅芒象徵台江先民不畏艱苦的犯難精神,在層層包覆的在菅芒迷宮中穿梭遊走,中心還有座竹編巢居,代表一種落地生根成家立業的美麗蛻變,非常適合拍美照,尤其在夕陽之際,還能拍出不同的美感,參觀時間為9:0018:00。



台江阿嬤(攝影:洪書瑱)



台江阿嬤(攝影:洪書瑱)



台江阿嬤(攝影:洪書瑱)

而說到開江紀藝術裝置展,當然要提到另一座裝置藝術,就是在四草大橋北岸堤防,這一座作品名吾海吾江,大家都稱它為台江阿嬤,由藝術家范志明創作,它使用漂流木與鐵件,把阿嬤用背巾揹著孫子並提著油燈望著海,將等待家人歸來時那種慈愛母性光輝神韻,形塑的栩栩如生,油然一種期待與心疼,相當值得一看,油燈大約晚上7點至7點半之間,會開燈到晚上23:59。提醒,開江紀藝術裝置展,僅展至10月1日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