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鳥差點爬不上去:南台灣第一高山 北大武山

【 作者: roylu91 】


北大武山頂,2018.12.18攝

「壯麗的鐵杉、臺灣尾巴的屏障、排灣族的聖山,雲海壯觀。」國立台中科大文學院院長退休的林金龍老師幾句話歸結出北大武山的特色。北大武山,位於屏東、台東的交接處,與玉山、雪山、南湖大山、秀姑巒山合稱「五岳」,不僅是台灣最具代表性的高山,也是南台灣的最高峰,尤其在冬天時節,不僅南台灣氣候穩定,高山上也不容易結凍積雪,此外這時也是觀賞雲海的好季節,因此跟其他台灣中北部高山相反,冬季反成為北大武山的登山旺季。

一、北大武山



本隊陳永亮隊長拍攝,也是我師大附中791班同學


台灣五岳,雖然不是指台灣最高的五座山,但其實在地理上的記憶也不困難,就台灣主要山系中最高的五座山,玉山山脈同時也是台灣的第一高峰的玉山(3,952公尺)、雪山山脈的最高峰也是台灣第二高山的雪山(3,886公尺)、另外就是貫穿台灣南北的中央山脈,一般我們可約略分為北、中、南段,北段最高峰就是南湖大山主峰(3,742公尺)、中段最高峰就是秀姑巒山(3,825公尺)、南段最高峰就是北大武山(3,092公尺)。北大武山儘管只剛好過3,000公尺一點點,但具指標性,形勢孤拔,山容挺秀,40公里內,沒有其他三千公尺高山,這點當你踏上北大武山時感受會更深,視野望出自己一枝獨秀,旁邊的山全部都小一號,也因此北大武山還有「南台灣屏障」的名號。



台灣五岳:玉山、雪山、南湖大山、秀姑巒山、北大武山
資料來源:北大武山國家步道解說手冊,P12,下載連結林務局。

北大武山也是排灣族、魯凱族的聖山,在北大武山山頂的三角點有個標示北大武山名稱及高度的牌碑,其中一面北大武山即用排灣族語KUVULUNGAN、魯凱族語TAGARAWSU並列呈現。北大武山在排灣族人稱之為「卡夫農安」(kavulungan),而「排灣」不是人的意思,Paiwan 原是指他們祖先發祥地—大 武山的一個部位,子孫繁衍後從大武山向各處分布,他們取靈地的名稱作為族名。北大武山是排灣族人最早的生命搖籃,排灣族人也相信死後靈魂將回大武山頂永住。排灣族最重要的祭典「五年祭」也也連結起排灣族與北大武山間的情感與認同,祖靈為子孫每隔五年就從北大武山頂下山巡視各社,而各社舉行隆重的迎靈、娛靈和送靈祭典。對排灣族人而言北大武山不只是原鄉、祖靈的居住地、神的居所或一個有形的物質環境,北大武山也代表賜予福分之地;是生命的起源也是終結之地,是祭儀的中心也是排灣族人學習生活規範之地。屏東縣政府自1998年起即舉辦「大武山成年禮」,讓部落的泰武國小六年級生攀登北大武山的活動,成為畢業典禮的一部分,藉由這活動,讓族人親近自己的聖山,找回敬山護山、共享共存的文化。(參閱:邵定國、楊維琳著,卡夫農安 kavulungan(北大武山) ~排灣族聖山文化初探,2017 全國登山研討會論文集,頁247~258。) ... 【繼續閱讀】

roylu91 在背包客棧的其他好文
菜鳥首次登山(二):光被八表、南華山
菜鳥首次登山(宿):奇萊南華之天池山莊
菜鳥首次登山:奇萊南華之能高越嶺古道



roylu91 的主頁
背包客棧授權轉載於 PCho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