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雨路滑,減速慢行」的紅色警示標語懸掛在國道一號往基隆途中,然後像是卜卦靈驗似地,車才剛過,窗外即有幾滴豆大雨珠開始堆積,沒幾秒後就是一陣嘩啦的午後傾盆大雨。對這個城市有些了解便對這樣的情況不會太陌生。剛好!這樣的情境也才符合今日的「雨都漫步」。
一群基隆在地青年創立的團隊「Keelung for a walk 雨都漫步」,最初想法是讓當地將近2/3在臺北工作、玩樂,回家僅睡覺的年輕人能更了解自己成長的城市,而規劃了一系列在地深度旅行。我們剛好有機會參加導覽,也希望藉此更深入了解這個「我們曾以為」只有廟口夜市但充滿歷史深度的城市。
無論晴天或雨天,在基隆,雨傘絕對是必備品!
「無論晴天或雨天,在基隆,雨傘絕對是必備品!」,「雨都漫步」導覽的Mila手拿彩色雨滴傘,淋著雨,充滿朝氣地說,然後發給每位團員一隻耳機。
這是雨都漫步貼心的浪漫,形容如貓般輕巧、不打擾探索基隆的美。
曾經的世界第七大港
導覽從海洋廣場開始,一夥人望向有些寂寥的基隆港,配上陰雨的天更顯孤寂,難以想像這是1970年以前的臺灣第一、世界第七大港。
左方虎仔山上的「KEELUNG」總覺得有些戲謔地矗立在山頭,因為看到的是「KEELUNG」字樣,但首先浮現在腦海的卻是美國洛杉磯好萊塢。海洋廣場另一旁不起眼的小缺口是旭川出海口,「早期的崁仔頂街或現今位於旭川周邊的市街攤商,雞、鴨、魚肉等處理後的部位被丟入其中,然後排入海中,餵養基隆市鳥老鷹。」,Mila說。1912年由日人整治運河完工,取名為「旭川」,於1959年開始,基隆市政府因人口增加和市街擴張,將之「整治」。但所謂的「整治」是在河面上加蓋,興建大樓。至今蓋上大樓數十年有餘,蓋下河川則充滿汙泥和垃圾。這不禁讓我聯想:飛機降落前鳥瞰臺灣屋頂加蓋的綠色景致。
不只有廟口夜市,基隆能探索更深、更多
Mila領著大家一路從建於1887年清治時期的面海城隍廟,因港口貿易興盛,於1950-80年代風華一時的委託行街,一個轉彎,熟門熟路穿梭在當年各國船員遊走舞廳和酒吧閃爍霓虹燈所交織出的巷弄間,大夥的方向感早已迷失。 ... 【繼續閱讀】
雙口呂 Siang kháu Lū 在背包客棧的其他好文
● [泰國] 披披群島如夢似幻的海灘 The Beach
● [英國] 蘇格蘭高地的自在男孩們
● [菲律賓] 馬尼拉的美麗哀愁
雙口呂 Siang kháu Lū 的主頁
經背包客棧授權轉載於 PChome
看最新文章